國際經濟不景氣,慢慢的浮上檯面
可是如果加上國家的管理失當,接踵而來的可能就是
通貨膨脹....
我不是經濟學家,我也不太懂...
所以我問了一下維基(可以自己點去看)
不過我沒學經濟,裡面很多理論都看不太懂,
基本定義我就引用一下
通貨膨脹,簡稱通脹,意指整體物價水準相對特定數額貨幣(購買力)持續上升的狀態。與貨幣貶值不同,整體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價值的下降,而貨幣貶值為貨幣在經濟體間之相對價值的降低。前者影響此貨幣在使用國內的價值,而後者影響此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值。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造成的原因也是一堆經濟理論,
可是由下面幾張照片,或許就可以了解他的意思了,
辛巴威,非洲農業國,
政府管制不當,
在之前的水果報登出了這張圖....
好多零...5千萬(太多了~眼睛有點花)
以我這個年齡看,
5千萬真的很多,
可是看看拿的人的手....像是有錢人嗎?
再看看這個
好多零的錢....
換一條麵包....
那人民怎麼自保...
只好...
換美金吧....
錢幾邊報紙又說,他們政府發行了
一千億元的鈔票!
OMG....
據說買碗麵可能都有困難
上餐館吃一餐~
沒有上億我想走不出去吧
新聞報導之前常常提到的痛苦指數
維基裡面的定義如此
痛苦指數(Misery index)
痛苦指數於1970年代發表,代表令人不快的經濟狀況,等於通貨膨脹與失業率 之總合。其公式為:痛苦指數 = 通貨膨脹百分比 + 失業率百分比,表示一般大眾對相同昇幅的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感受到相同程度的不愉快。現代經濟學家不同意以完全負面的『痛苦』一詞來形容上述通貨膨脹機轉 的負面衝擊。實際上,經濟學家中有許多認為公眾對溫和通貨膨脹的成見是來自其相互影響:群眾只記得在高通貨膨脹時期相關的經濟困難狀況。以現代經濟學家的 觀點來說,溫和的通貨膨脹是較不重要的經濟問題,可由對抗滯脹[stagflation](可能由貨幣主義[monetarist]所刺激)來作部分中止。
- 許多經濟學家(特別是在日本)曾鼓吹以較高的通貨膨脹作為經濟衰退的一個解決方案。
因通貨膨脹具重分配之性質,反對承受通貨膨脹重負的意見落居下風。因為資本利得稅為名目數額,所以通貨膨脹被主張為與「富人稅」一樣重要,而低度通貨膨脹的社會會傾向於財富凝結。
我看當地人民一定痛苦指數非常高,
有的國家適度的通膨或許是有益的,
但是太過度了,
每次買個水果一堆零你不覺得煩嗎?
這種國家錢不是錢,還敢待下去嗎?
聽老一輩的人說
民國初年也是如此,
但是那是個混亂痛苦的年代
如果從幣值可以看出當時的痛苦指數,
那我想辛巴威跟戰爭時的民初差不多吧....
我不懂經濟學,
但這是身為平民所不想見到的一面
今天早上的新聞
月入兩萬五~近貧線~門檻
想想這可是之前大學畢業生的月薪耶
現在時薪95(最低基本工資)
每天去便利商店上班這個錢還不一定領的到耶
薪水不變,但是可以買到的東西變少,
這種生活就要來了....
如果政府不好好管理,
到時候會不會變成辛巴威差不多呢?
我可不樂見....
以上毫無經濟學理論,單純反應觀察到的現象
如有錯或有意見的朋友,可以回應指正,謝謝!